7月录取季,高校招生陆续展开,社会上相关“录取”骗局也进入高发期。那么,考生和家长该如何有效防范?省教育考试院相关专家专门进行梳理,并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甄别、谨防被骗。
3 n r' t1 b/ I # e+ Q( r- v3 x% t$ @4 ~
& F# ~2 l2 D8 c1 _& d+ M h1 h
骗术一:假大学假通知书诈骗 虚假大学,即不具备招生资格、无办学资质、涉嫌伪造售卖虚假学历证书、涉嫌非法招生或网络诈骗的“大学”。近年,经媒体曝光的各省市虚假大学有约380所。其常见诈骗手法是设置虚假网站,抄袭盗用正规高校招生信息混淆视听,发布虚假录取信息或寄送假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费转入指定账号。 防范对策:一看是否虚假大学,我国具备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都由教育部备案,在教育部官网可查阅具体名单,否则就不是正规高校。二看各校招生计划是否由省统一公布,是否统一网上录取和集中电子注册入学,否则就不是正规的高考录取。三看录取信息,考生被录取的学校专业信息应与从官方途径查询到的一致(包括学校名称、专业和层次),否则就不是普通高校正式录取。四看录取通知书,正规通知书上有校长签名,一般通过邮政快递并使用录取专用信封送至考生手中,接收时需出示准考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骗术二:假借特殊类型政策诱骗 不法分子虚构国家机关领导干部身份或冒充教育局、学校领导,自称能帮未上线考生获取体育特招生、自主选拔等特殊类型招生优惠等,通过熟人介绍等渠道,诱骗信息不对称的考生家长,或签订虚假协议直接发“录取通知书”收费。 防范对策:高校自主选拔、体育特招生、高水运动员等特殊类型招生,均有严格的分数线等条件限制和省统一投档等招生程序,不会游离于国家体制之外。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都可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上查询。符合自主选拔条件的考生,还需参加相关高校组织的测试等,其入围名单需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公示。 骗术三:混淆教育形式蒙人 少数非法中介或培训机构为争取落榜考生生源,利用考生和家长对不同教育形式的不熟悉,故意混淆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远程网络教育等的区别,通过现场设点、培训、短信或网站等方式拉生源,学生入学后方知就读的根本不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 防范对策:今年在浙招生的普通高校和专业已在省教育考试院编印的《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一书中统一公布,考生还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相关系统中查看。不同教育形式的入学条件和文凭性质不同,考生可及时向教育部门咨询或通过学校招生部门官方联系方式进行求证。 骗术四:以奖助学金名义骗钱 2016年的“徐玉玉案”就是以助学金为由骗取钱财的典型。诈骗分子往往会在新生招录季前后,冒充教育部门、学校、基金会等工作人员,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教育退费等为名,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卡号和密码,或直接诱导学生到ATM机进行转账操作。 防范对策:如遇到发放奖、助学金或返还义务教育费等,请先向老师、学校或当地教育部门咨询或求证。千万不要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以免上当受骗。 * O! U' B( [- a% u7 W5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