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几点一线,生活紧张而有序,这是印象里博士们的生活写照,然而,他们的生活并非如此波澜不惊,如果由于论文发不出来或者毕业论文没通过,有的博士生不得不面临“延期”毕业,而随后的一段尴尬“延期生涯”,却让他们有苦说不出。
' y9 K p* Y' [+ Z! W 日前,在杭某高校的BBS上出现一个“建议成立个博士延期联盟”的帖子,立刻引起了在校博士生们的热烈响应。 # c( g7 u2 X* F+ r( `& M* z
6 m$ f) Y4 b9 g- h8 s0 F/ ]
/ z' F) z% s: P) P, v 博士延期多数与发表论文有关
& _# q% a- y ] j% C3 J 打开这个“建议成立个博士延期联盟”的帖子,记者发现,下面的跟帖以及垒到了一百多楼,点击量更达上千。
/ f; R5 |# c6 I$ |# ~' I 昨天,记者特意询问了一些高校的博士生,发现在杭高校的确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延期博士生”,一位博士对记者说,他们学院有一位师兄,“博士读了五年其中两年在延期,感觉人也越来越闷,最后几乎天天窝在实验室闭门不出,让人担心他再也走不出去了,幸好,前阵子这位师兄终于‘修成正果’回老家了。”
; r: j n0 p% U1 \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何姓博士生说,他今年下半年开始读博三,到如今,论文投出去了一篇,还一直没消息,至于毕业论文,“还没什么头绪”,“大小论文都还没着落,说不定也要延期,感觉压力很大。”像何博士这样担心延期的博士生并不在少数,一位读管理学的女博士也表示,“发论文要求有原创性的突破,像文科类这种比较‘软’的专业难度就更大了,发文刊物也是僧多粥少”,她的论文已经被拒三次了,她也担心自己的毕业很可能要延期。 T' J+ A' D6 J# N6 R
至于延期的原因,大家的说法众口不一,但基本可以归咎于发表论文和毕业论文这两座“大山”,有的表示“研究所里的项目没搞完,走不开”。也有的表示是因为“工作没找到理想的,所以先在学校待一段时间”。 $ t, x3 K( e: ^# a7 n9 m
延期毕业生存成大难题
( E2 P8 H$ V/ w. i( }) ?8 m 对于博士生来说,延期不光是面子问题,也面临着实实在在的生存问题。 1 S: h! w$ U7 X7 E$ J( i
“国家津贴加上学校或导师的补贴,平时每月也就一千块左右,如果延期,就只有三四百块的国家补贴了,像我们读理工科,每天泡实验室,根本也没时间出去代个课赚个外快什么的,像医疗保险这类福利也被取消了,每个月二三百块的餐费,一年还要付一千多元的住宿费,而且根本不好意思张口向家里要钱,日子过得挺紧巴。”一位读博三的陈姓博士是学院的博士生会主席,说起延期的事情,他很有感触。
' ?) g( f' D8 \: s. I8 J3 r* ]3 i5 W 据他总结,延期造成的后果,至少可以分成四点,学业上的不必说了,生活上的也提过了,还有心理层面的,“以前的同学要么升官了,要么赚钱了,读个博士看上去光鲜,其实未来还没底,心理落差挺大的。” 8 e0 r3 Y- v& X1 o; x3 W
还有,就是私人问题,“像我是应届的,今年27岁了,据我所知,有的博士已经三十出头了,结过婚的要养家糊口,没结婚的家里也催着找对象。我们博会搞的活动,联谊性的最受欢迎了,每次也都能凑成那么一两对。”
; y& s9 q2 M8 z+ h 博士延期其实也有两面性 * e/ N( F; z8 L) a. K4 [
“博士延期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大高校都很普遍,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在国外,花上六七八年拿个博士学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像在美国,拿一个社会学博士学位往往要花上8年,而理工科往往也要6-7年。”浙大研究生处培养处处长陈慰浙说。
* T3 ?$ J8 R0 u$ b1 y: K “课题进展不顺利,科学研究不能按时完成;选题跟设想的不一致,或者条件不具备,因此要进行调整;以及学科难度大、导师要求严或者课题需求等,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个人因素。”他认为,这些都可能造成博士生不能按时毕业。 5 K* w# X) o9 R: c
不过,在陈慰浙看来,博士延期也有两面性。他觉得,延期可能是种“被动选择”,并对当事同学生活上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对部分同学来说,这也可能成为一种“主动愿望”,像是有些博士生通过继续深入的科研之后,最后论文拿到了全国“百优”(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有几万名博士生,拿到百优的只是极少数,这是很高的荣誉,相当于博士生的‘科技进步奖’,可以说,给学生以后的科研之路铺好了路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