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1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239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98%" border="0"><tbody><tr><td class="fbody"><font class="fbody" id="zoom"><p>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助服务的社会。我们每天都和自助检票、自助结帐、自助提现(ATM)等等业务打交道。如果没有它们,显而易见,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效率明显下降。但如果没有<br/><br/> ATM,一切都没法说起。有一种观点认为,正是由于这种最初的人机对话模式获得成功———人们能够接受和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并乐此不疲,才使得后来的相关行业鼓足勇气发展人机对话项目,否则像IBM、微软乃至今天赖以生活的互联网都将不复存在。<br/><br/> <font color="#0000ff">ATM的诞生</font><br/><br/> 关于自动提款机的历史渊源长久以来一直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版本,对于金融史学家们来说,发生在上世纪初叶或60、70年代的ATM诞生故事也许很值得今天哪家银行来为此争功,因为对于这台机器诞生的时代来说,它实在太超前了。<br/><br/> 1982年,美国的IBM公司提出了PC(个人电脑)这一全新产品的概念,这通常被看作是人机对话时代的开端。实际上,早在PC出现的15年前,1967年的一个夏天,在英国安菲尔德的巴克莱银行分行里,演员雷吉·瓦尼就成了人机对话的先行者。他受邀试用了巴克莱银行新设置的提取现金设备,不过雷吉·瓦尼当时的提现凭证并不是银行卡,而是他先行去柜台购买的代金券。用机器代替柜台出纳员的创意其实在1960年就有了,当时美国的纽约第一国家银行(现在的花旗银行)在一些分行的大厅里放置了一些机器,以便于提高顾客拿到帐单的效率。<br/><br/> 巴克莱银行的新设备看上去已经很像今天ATM机的雏形了,但由于它使用的是代金券而非银行卡,所以许多研究者认为ATM的发明不能归功于斯,因为今天消费者的公识是,用拇指和食指夹着一张卡片的感觉要比拿一叠纸头好得多。对于金融学家来说,ATM算得上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笔账还是算清楚的好。<br/><br/> 在ATM业界被公认的发明者叫唐·维泽尔,曾经是一个职业橄榄球手,退役后他在纽约一家自动化包裹处理公司工作。1968年的一天中午,维泽尔乘午休时间去公司附近的一家银行取款,谁料那天银行里排起了长队,这令维泽尔十分焦虑,担心自己不能准点回去。那时美国的银行都还靠出纳员,汇兑支票、收提现金、咨询帐目都要出纳员经办。维泽尔想,“出纳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能用一台机器代替呢?”<br/><br/> 随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公司,并建议公司生产这种能代替出纳员的机器。维泽尔所在的Docutel公司对这个项目投资了500万美元,并让维泽尔和其他几个工程师共同负责这个项目。1969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ATM机走下了流水线,它不仅可以用来提款,还可以用以存款和转账。第一台ATM并没有和银行主机相联,这意味着你从ATM取钱后,银行不能第一时间记账。因此,当时银行只给贵宾客户以使用ATM的权限,对此,维泽尔和工程师们发明了带有磁条能够验证个人ID的银行卡,这为ATM未来的大发展打下了群众基础。<br/><br/> 1973年,Docutel公司机有先见之明地申请了专利,与此同时,许多银行都在研发类似ATM的产品。这使得Docutel公司以及维泽尔成为了今天有法可循的ATM之父。如今,维泽尔已经告老还乡,有意思的是,不知什么原因,他的妻子至今都没使用过ATM。<br/><br/> <font color="#0000ff">大雪打开市场之门</font><br/><br/> “那台机器没有放在大堂里,而是安在了银行外头的墙上。他们给它装了雨棚以防渗水,结果那个大棚安得太高了,机器照样还是给淋坏了”,这是1969年维泽尔出席第一台ATM安装典礼时的一段讲话。Docutel公司卖出的第一台ATM安装在了美国汉华银行位于纽约的洛克维尔分行,当时汉华银行打出了这样一则广告:“我行将于9月2日早上9点正式营业,但此后永不打烊。”<br/><br/> 不过在当时,ATM并没能帮助汉华银行洛克维尔分行在当地打开市场,银行反而要为此额外付出等同于2名出纳员年薪的购置费用,而且出纳们也极力排斥这个和他们争饭碗的铁“同事”。对于1960年代末来说,这个机器太超前了,银行开始对客户进行编号而不再按姓名字母排列登记仅是1960代初的事情。在当时的纽约人看来,机器似乎并不足以信任,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钱。和维泽尔同时期的竞争对手说:“只有妓女和赌棍才用这种机器,因为他们不想与柜台营业员面对面交往。”<br/><br/> ATM真正开始为银行产生效益是1970年代末的事。时任花旗银行掌门的沃斯通看好ATM的未来,他投入了1.6亿美元使花旗的ATM覆盖整个纽约。有趣的是,在花旗银行的ATM之前,另一样东西提前覆盖了纽约———1978年末的一场暴风雪。市民们不愿在这种天气里去银行排长队,花旗银行又恰到好处地发布了广告,ATM则从这场暴风雪后开始深入人心。<br/><br/> 到了1980年代中期,各大银行决定将ATM联网,客户可以跨行从事金融交易,同时银行卡也被统一。此外,“ATM运动”在1990年代末还出现过一次分歧,其中一支的目标是简单快捷,所想即所得;另一支则是想将ATM发展成“N合1”模式,你既可以用它取钱,也可以付水电煤,甚至还可以买可乐,印照片。第一种模式下,ATM更像是银行的广告,位置优越、使用便捷的ATM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而另一种操作较为复杂的ATM则为银行争取到了更多的赢利模式。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哪类ATM,能逮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人机“交易”40年<br/><br/>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ATM超过120万台,平均每5分钟新增一台,连南极科考基地都安装了ATM,每年通过这些机器进行的金融交易超过400亿笔。我们可以藉此想像出一个画面,云遮雾绕的地球正被一个个金属黑点快速覆盖,甚至一片雪白的南极洲也有。<br/><br/> 如果把1967年英国安菲尔德的巴克莱银行那台自助取款机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ATM雏形,转瞬间,它已经有40岁了。如今,我们对自助式服务已经不再陌生,比如地铁里的自助检票,机场的自助登机,银行里的自助缴费等等。有人认为,自助设备的流行就是得益于ATM在这40年中良好的发展势头。<br/><br/> 此外,还有研究者把ATM抬到了更了不起的高度。计算机学家认为,第一代人机对话指的是字符命令时代,即以DOS和UNIX为代表的字符操作时代。不过对于广大的ATM产业从业者来说,他们更乐意接受第一代人机对话是从ATM开始的。有人认为,正是由于这种最初的人机对话模式获得成功———人们能够接受和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并乐此不疲,才使得后来的相关行业鼓足勇气发展人机对话项目,否则像IBM、微软乃至今天我们赖以生活的互联网都将不复存在。<br/><br/> <b>ATM的中国20年</b><br/><br/> 1988年12月26日,这一年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就像每个周一一样,位于中山东一路24号的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营业部又开始繁忙起来。不过,这一天来到这里办事的人们,却在银行的入口处附近发现了一台新奇的机器。<br/><br/> <font color="#0000ff">外滩边,上海的第一台ATM</font><br/><br/> 它有着一副白色的外壳,“身高”差不多一米五,正面的黑色硬塑“面孔”中有一个小小的屏幕———比起当时正在被淘汰的9寸黑白电视机还要小许多;屏幕的右方是一排蓝色的数字键,写着从0到9十个数字以及一个较大的回车键;屏幕的左下方则标着这样一个单词:PHILIPS。<br/><br/> “格是一台电子计算机?”有比较了解科技动态的年轻人用上海话问道。<br/><br/> “不是,伊叫‘ATM’,也叫做自动提款机。”正在调试机器的工作人员回答,“侬可以用伊来提钞票”。<br/><br/> “用这个东西真的能够取钱吗?”虽然在场的人都充满好奇,有些胆大的还凑上去看看屏幕上的汉字,摸摸它那洁白的外壳,可始终没有一个人拿出自己的工商银行的银行卡上去试试。更多人只是转了几圈,最后还是走到柜台边去排队……<br/><br/> 这,就是上海第一台ATM自动取款机的第一天。<br/><br/> 现在我们或许已经无法考证:这一天,在这台ATM上,究竟完成了几笔交易,但是这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br/><br/> “1987年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就出现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台ATM,不过据我所知,当时珠海的ATM更多的只是作为展示的功能———1988年出现在上海的这台ATM,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用于日常使用的中国第一台ATM取款机。”上海银行博物馆副馆长徐宝明向记者介绍(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当时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及其所属3家分行投入使用的ATM,功能的确非常单一———不仅只能取款,而且并没有联网,珠海中行甚至专门针对ATM发了一批提款卡)。<br/><br/> 无论如何,20年后,当年初出茅庐的ATM已经进入了这个国家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根据近年的一份统计,中国的ATM总数已经近10万台,从人均的角度来说,上海更是多年排名第一。在市区的主要街道上随意走上几步,你都会发现一台甚至数台ATM的出现;在ATM上,人们可以做的事情也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的取款功能———你可以存款、付费、查询、转帐……<br/><br/> <font color="#0000ff">在没有ATM之前……</font><br/><br/> 当年的这台ATM,如今正静静地立在浦东的一座高楼中,它的身边,是各个时代的银行照片以及相关实物。<br/><br/> 原来,这里就是上海的银行博物馆,几年前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筹建这座博物馆时,将这台机器从黄浦江边“请”到了这里。银行博物馆的楼下,是工商银行的其它机构,最底层则是营业厅———当这台“古老”的ATM被高高置起时,它的“后辈”们却仍然在这里忙碌地“工作”着。<br/><br/> 就像这个时代飞速发展的速度一样,ATM融入社会的速度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就在工商银行第一台ATM推出一年之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也在外滩边的中国银行大厅里启用了第一台ATM,而他的第一位用户更是特别。<br/><br/> 1989年10月6日的《解放日报》这样报道这台ATM的启用。“昨天起,本市持有中国银行发行的长城信用卡的市民,只须花费30秒钟,就可以从自动取款机中取到所需钞票。这台漂亮的长城信用卡自动取款机安放在外滩中国银行大厅里,昨天首次启用时,第一位用户是市政府经济顾问汪道涵……<br/><br/> 如今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想像离开ATM的生活,对于没有ATM之前的生活,他们就更加显得陌生了……<br/><br/> “那时我们在银行是怎样提钱的?”记者问银行博物馆的徐馆长。<br/><br/> 徐馆长带着记者走到这台ATM机边,在它旁边,是一座模拟的当年的人民银行储蓄所。在储蓄所的柜台后面,记者看到了一个插着许多卡片的转盘,“这是什么”。<br/><br/> “这就是当时用来记录账务的本子,每个账户有一本,处理账务的时候,你一般只能来这家特定的储蓄所,工作人员会转起转盘,熟练地帮你找到你的账本,然后帮你登记和处理……”徐馆长说。<br/><br/> “这样不是会很慢吗?”<br/><br/> “那时的人哪像现在这样,有那么多的钱要存啊!”徐馆长笑着说。<br/><br/> 果然,在银行博物馆里,记者还看到了很多当年的存折,上面的数额大多都是一元、两元!是啊,ATM的背后,正是一个时代的变迁。<br/><br/> <font color="#0000ff">ATM,改变城市生活</font><br/><br/> 齐女士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使用ATM时的样子,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单位里第一次用银行卡给大家发工资,那天下班比较晚,她不想再排队了,就在银行里的ATM上查询起自己的工资。<br/><br/> “以前也看到过别人用ATM取钱,只觉得挺好玩的,把卡塞进去,按上几个键,一会钱就出来了”。不过当时ATM的使用还不是很普及,当齐女士第一次用ATM的时候,周围不时还有路过的人会凑过来看几眼,所以她难免还有几分紧张,“不过屏幕的显示很清楚,所以我很快就完成了操作,后来想想,其实也很简单的,并不像想像中那么神秘”。<br/><br/> 齐女士印象中,最初的ATM几乎都是设在银行里的,后来慢慢在室外也出现了一些。“开始没有想到,后来才意识到,这意味着:如果你晚上去商店,即使钱没带够,也可以去ATM取钱。”ATM的出现,把银行的功能延伸到了夜晚———尽管在这之前,为了满足市民的业务需要,上海的几家银行也开设过通宵营业窗口,但毕竟不如ATM那么方便。<br/><br/> 1996年,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在虹桥开发区开办了国内第一家自助银行,为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这同时也加深了人们使用的自助设备的习惯。<br/><br/> 而在1998年以后,随着ATM等自助设备在银行应用的逐渐成熟,开始出现了更多的自助银行,ATM自动柜员机、CDM自动存款机、存折补登机、全自动保管箱、热线电话、触摸式客户账户查询终端机、触摸式多媒体电脑等设备的出现,使得自助银行更接近于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功能。<br/><br/> 尽管如此,就像ATM第一次出现在上海的时候一样,每一样新生事物的出现总还是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br/><br/> “记得我第一次用自动存款机存钱的时候,真的有几分害怕。只看到自己一把一百块放进去,然后机器关上,刷刷几声就都不见了……”齐女士笑着说,“还好最后并没有出错。不过到现在我还是很少用存款机,有时宁愿去柜台排队———把钱交给机器总有些不放心。”<br/><br/> 齐女士的想法依然十分普遍。每天,你仍然会看到很多老年人在社区边的银行取款或者仅仅是查询账户———尽管为此他们或许要排上一个小时。<br/><br/> “老年人一方面接受新生事物有个过程,同时他们眼花也怕看不太清ATM的屏幕。”银行博物馆的徐馆长分析,“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或许还是因为他们更相信人而不是机器。”<br/><br/> <font color="#0000ff">怎样让我们更相信一台机器</font><br/><br/> 和很多人一样,我对自动存款机也曾有过一种“恐惧症”———不能怪机器,只能怪我们缺乏对于一台机器的信任。<br/><br/> 当然,所有的信任都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它只是一台机器。当我使用自动存款机还款的机会越来越多(也就是当我的信用卡的透支额度越来越高……),我对于它的信任度也在不断地提升之中,如果可能,我已经不愿意再去柜台———与其说是相信机器,不如说是我更相信自己,因为我已经熟悉了这台机器的所有功能,我几乎已经可以利用ATM解决我的一切问题。<br/><br/> 不过推销信用卡并不能完全解决ATM的“信用问题”,对于那些更愿意去银行排队的老年客户们来说,银行是不是能够换一些更亲切的方式,劝说他们不要为了几百块钱的账排上几十分钟的队。<br/><br/> 比如说,在ATM机边设立一个指引的服务人员,既可以帮助他们,也可以让他们多一分信任感———航空公司推广电子机票和自助登机就是用这种方式。<br/><br/> 又比如说,可以为ATM本身设计更多的人性化服务。据说欧美的很多ATM都有颇为新巧的的设计,如果当你的卡插入机器的时候,它会对你说一声:“李先生,早上好!”你的感觉会不会亲切许多?<br/><br/> 其它可以做的事情还有许多:提示用户某笔定期存款将要到期,需要到银行办理;提醒用户活期存款数额太大,建议将一部分款项转存为定期;今天是用户家人的生日,代表银行致以生日问候等。<br/><br/> 归根到底,让我们信任一台机器,其实就是在信任这台机器背后的服务。(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盛丰)<br/><br/> <b>ATM的20条“军规”</b><br/><br/> 虽然ATM机进入中国已经有20年时间了,但是这种机器和人的“对话”还不是很通畅。以下是20条来自国际ATM协会的建议。<br/><br/> ■Tip1找合适的地点,一般选择你熟悉的地方,那里光线明亮、位置便利,当然还让你感觉很舒服。<br/><br/> ■Tip2在接近ATM前,先巡视一下周边,看看有没有可疑的人,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br/><br/> ■Tip3当ATM前排着长队时,你得小心你的包。同时,尽早从钱包里取出银行卡,不要等到站在ATM前才想起。<br/><br/> ■Tip4如果ATM看上去有些不对劲,这可能说明它被动过手脚了。<br/><br/> 如果ATM上有任何针对银行卡的附加装置或衬垫,千万不要使用。如果你怀疑这台ATM被动过手脚,请更换一台,并通知银行。<br/><br/> ■Tip5有时ATM上可能贴着一些提示,告诉你不要管屏幕上的东西,照它做就行。有时候这样的提示还被贴在了卡槽口上。千万不要理会这些提示。因为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不会用贴条的方式指导你使用ATM,更不会让你使用坏了的机器。<br/><br/> ■Tip6尤其要注意的是,当陌生人主动帮助你操作ATM,既便此时你真的遇到麻烦,你也不应该分散注意力。<br/><br/> ■Tip7在排队时,你要注意和前后的距离,随时留意别让人看到你的密码。<br/><br/> ■Tip8你在输入密码时,注意用手或其它的东西挡住键盘(你可以尝试用中指的关节来按键盘)。<br/><br/> ■Tip9请根据显示屏上的提示来操作,在提示出现前不要输入密码。<br/><br/> ■Tip10如果你觉得ATM工作不正常,请及时按取消键,撤销命令然后取卡,并及时通知银行。<br/><br/> ■Tip11不要使劲把你的卡塞入卡槽。<br/><br/> ■Tip12保留好你的ATM交易单,到时你可以和每月账单对照。<br/><br/> ■Tip13如果你的银行卡被卡住了、吞了或遗失了,再有就是你在使用ATM时遇到麻烦。请尽快拨打求助热线通知银行或警方。<br/><br/> ■Tip14在使用ATM时不要忙乱,请稳妥包管你的银行卡和钱包,离开时注意检查。<br/><br/> ■Tip15记牢密码(如果你要写下密码,最好用别人不易看懂的方式,千万不要把它和银行卡放在一块)。<br/><br/> ■Tip16不要向任何人透露你的密码,包括你的家人、银行职员和警察。<br/><br/> ■Tip17不要用比如生日这样容易被猜出的数字作为银行卡密码。<br/><br/> ■Tip18定期修改你的密码。如果你察觉到有可预计的风险,请及时更换密码。<br/><br/> ■Tip19你要把每天提款的限额定在您认为合理的水平。<br/><br/> ■Tip20定期检查你的账户余额和银行对账单,如果发现有不符之处,立即通知银行。(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戴震东) </p></font></td></tr><tr><td> </td></tr></tbody></table></p><div align="left"><p></p></div><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90%" border="0"><tbody><tr><td class="twb12" width="65%">来源:<a href="http://www.jfdaily.com/gb/jfxww/xlbk/xwcb/index.html">解放网-《新闻晨报》</a></td><td class="twb12" align="right" width="35%">(责任编辑:关莹)</td></tr></tbody></table></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