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 致
迩来多暇,屡思驴游。然大雪时节,荒野廖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即使是春秋佳日,也好耽于幻想,每每临行裹足,趑趄于蜗居穷庐了。五柳先生“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我不能至,只落得“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闲时常思君,相见亦无事。本来还是上班忙碌之年,在那逐逐野马之尘中,忽然得了一块闲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往来之白丁,更鲜谈笑之鸿儒,又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便只剩下一间陋室,成了一个宅翁。
不需上班,白拿薪水,是不是因了当年的读书。书中自有千钟粟,虽然只得一钟,温饱足矣!虽然时有“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之念,旋即也就释然,相忘于江湖了。
北宋诗人王禹偁遭贬到黄州,造一竹楼,“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南宋叶采“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自是人生的境界。然而这不是人人可得而至之的,在一千年后的物欲横流的溷浊里。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陶渊明“好读书,每有会意便。”这令他欣然忘食却又不求甚解的书必是闲书,读闲书方得至乐。
得一树荫,一花影,再邀林间鸟声、风中浪语为伴,坐下,纵使无心细读,只闲翻,也会有意味,同旧式才子芸窗里的焚香燃烛、枕孤月而披卷相比,或与昔日坐入学堂之内的死记硬背对照,境界总也不在其下。就娱情说,较之“笺家穿凿苦求奇”,更是等而上之。闲书并非无用之书,读书不是为了功利,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功名,而是为了享受,这书即是闲书,最终的结果却会落在智慧的汲取。就像一把盐撒在汤里,找不到摸不着,却能尝到它的味道。扰扰红尘,有微雨滋润,心泉便永不干涸。
读闲书不择地而出,枕上、厕上、马上、椅上,皆宜。经史子集,诗文辞赋皆可。春夏秋冬晴雨雪风咸妙。随手抽一本,信手乱翻,一本又一本;抑或慢慢择取一本,不得释卷。不必从头看,不须看序,随意一翻,一目十行,如纵览云飞;或逐字逐句,细嚼徐品,似溪水捧鱼,沙里淘金。有的书可时时读,有的书可一时读,有的书只能读一次,有的书不忍卒读,有的书读一句便索然无味,有的书瞥一眼书名,有的书瞥一眼装帧翻也不翻,有的书数读不厌,馀味无穷。如此读书,略胜浮一大白。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李霖灿先生为大学生授课有《中国艺术十七讲》,讲到南北朝摩崖石刻造像艺术时与西方雕塑作一对比:罗丹的沉思者像与北魏思维像截然不同,一个是肌肉紧张满头大汗地想,一个是悠闲自在地思,并且还呈现了悟后的愉悦微笑。李霖灿先生开玩笑说:思想需要这样吃力吗?如此紧张,说不定真理反而会失之交臂。思想如此,读书何其不然?
磨剑斋主叶观澜说,为人当有三趣:俗趣,雅趣,情趣。俗趣养身,雅趣养志,情趣养心。我觉得一趣可以概之:闲趣也。趣由闲生,无闲则诸趣皆无。
悠闲是一种状态,悠闲也是一种境界,悠闲是从骨子里透出的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舒适。
自娱自乐孤芳赏,闲情闲趣众生缘-------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忧者自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生活何处无闲?闲在忙中。忙而不乱是庸才,忙而杂乱是蠢才,不忙而乱是奇才,忙而不忙是怪才,不忙而忙是天才,忙而自闲是至才。
平常心,是生活的大道,是人生的大闲所在。
閒。月光舒松恬淡的钻进门里。无处不在,却又无可持送君。
不日即要退休,按例提前离岗回家过渡,于平庸然而倥偬一生中,得此闲暇,岂不快哉!
随便啊,回帖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