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斯台游记
天山北鹿的乌拉斯台不太知名,是新疆乌苏市南部的一处山地。
车行天山脚下。巴音沟牧区,标识"天山第一家",广告语,招览游客,环境优雅舒适之意,请游客进山前小憩一下。几顶蒙古包,十几处洋房。汽车并没有停下,轰油门颤抖了几下开始爬山,车里飘过一缕汽油香,公路简易了,路面没有柏油,碎石子倒也平整。单行道,超车会车往往在转弯处--路基较宽。这让我想起了单行铁路线上的一个个小站,如乌苏站。
或前或后,或左或右,盘山公路如羊肠,又如小龙舞动。路上车辆像甲虫,白色车有指甲盖大小,山回路转,出没其间。
那个来自七方旅游的司机手中的方向盘不时地转,几乎转过整圈,马上又回过来,刚轰大了油门,紧接着又要刹车。
起初戈壁滩枯黄的颜色已经变得黄绿错杂起来,山原间,棕色一片的是牛群马群,白色片片如席面大小的是群群的绵羊和山羊。
一直盘旋而上的汽车慢慢往下转悠,终于到了最低处,屯河河谷,水流湍急,响声阵阵,过了三孔水泥桥,又向上爬山。盘过山路十八弯,导游说:"是那里,快到了。"远处是雪山,雪线以下一带青郁。近处谷里棵棵松树,阴坡也有一块一块的松林,并不连片。导游说,松树都长在背阴处,的确如此,但一时想不出原因。
山体越来越高大,松林越来越清晰,空气越来越凉爽,能听到山谷的水声,眼前一派苍翠,绿色原野上牛群、羊群绣出的白花、棕色花变幻着形态,高处云雾撩开衣襟,露出山脊道道冰川。
乌拉斯台到了。云雾,冰雪,林带,草原,条理分明,层次清楚,学生作文上冠冕堂皇的批语用在这里较恰当。车上的纯净水、水果并没有动,下车后不约而同,一行人临溪掬水或饮或洗。
大伙爬山一气爬到了松林带。国家保护天然林,早已封山了,先前采伐留下的大树桩比比皆是,而今小树中树已成林,人要穿行并不易。脚下腐殖质松松的,才落下零星雨就有点潮湿意,这是山外戈壁或阳坡所没有的。新疆地处内陆,降水偏少,一定海拔区域,山坡温度湿度适宜,就生长松树,尤其阴坡光照密度小,水汽蒸发少,最宜松树生长。或许地质时代,自从生成了戈壁滩和独山子,那里从来就未曾生长过丛林,气候所致。
往北下了松林带,广阔的山地草原,向天地间铺开了一张绿色大毡子,一屁股坐在毡子上,看牧马打滚,和哈萨克牧民拉家常,牧民一改和家人说的流畅的哈语,操着生硬的汉语,比划着向我们说,大概是说:草原马背民族天地为家,逐水草而居,这几年国家保护生态,封山育林,就是保护他们自己的家园。保护区里的小松树已成活,长高的牧草冬前收割,备蓄牧过冬。林业、牧业两不误。
牧羊女牵马过来了,我们同行里一小伙骑上马,小伙想让姑娘放开缰绳纵马奔驰,姑娘说那得自己上马护着双人骑,小伙笑成了一朵花(不知道他想什么)……草地上几匹母马温顺的站着,地面上绷紧的大绳上,拢着七八匹小马驹。他们性野,不停的蹦跳,打转转,结果,笼头绳子越转越上劲,越上劲越短。马驹一蹦跳就摔跟头,再起来跳又摔倒,有的摔倒了,脖子拉得直直的喘粗气,再也起不来,有的前腿被缠得死死的,动也动不得。女同志看着太不忍心,劝牧民放开马驹,牧民却说这和你们教学生一样,他们在教训小马驹。"人之初,性本善",马之初,性本野么?草地上也有大马吃草,却被牧民用绳子牵连了前一左腿后一右腿,跨步不得高远,只吃草,不跳蹦,已经驯顺了。
木房子、蒙古包旁边堆放着大大小小的干牛马粪块。我有点饿了,想起上山时迎面摩托车驼着只肥羊羔,老哈萨克告知的话,准备午餐。
留影快结束时,冰川探极的二位同志回来了,说他俩见到了天山仙子,仙子赠给他们人参、灵芝。我疑心那是一根山胡萝卜和一顶野山菇,他们却说这恐怕是违禁采挖,声张不得。大伙羡慕之余便是缺憾,谁让我们缺乏那种探险的胆识和勇力呢?
世事就是这样,见人所见,云人之云者多。要有独特的收获就得独僻蹊径,特别的收获当属那些勇于奋进的开拓者。
我相信二位所说的,天山有仙,不然何以蕴藏不尽的宝藏!我也添一句,天山有龙,不然,何以山清水秀!祖祖辈辈勤劳勇敢和睦相处的新疆各族人民不正是天山仙子,龙的传人麽?
午宴桌上,大盘羊肉,二尺大的搪瓷盘,鲜嫩可口的羊肉,香喷喷的马奶茶,导游说那是干牛粪煨熟的。酒未沾唇,心已醉了。
有仙有龙的乌拉斯台,我要为你作记,好让世人把你永远留在心里。
页:
[1]